2010年9月2日 星期四

親子溝通的藝術

縣教師會常務監事

旗山農工教師會會長 王中義 尊懷文教基金會會長

壹、理念的溝通

教師的立場是想把孩子給教好,可是我們在與孩子接觸、相處過後,發現有很多孩子不喜歡讀目前他所讀的科別和學校,但是父母還是逼他們來讀,造成孩子不想讀,想辦法蹺課、故意不讀書而讓自己留級,來表示自己的意見。又有些孩子在外的一些行為,父母一直被矇在骨裡,一旦暴發了才發現事情的嚴重性,往往使得父母無法接受孩子所闖出的事實和孩子所要接受的懲罰。



貳、溝通的目地:

所以溝通是為了要減輕或減少雙方面所面臨的不悅和痛苦,進而增進雙方面對彼此個性、立場的了解,從而找出相處、解決問題之道。這也是在民主時代中,人人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技能。所以父母們一定要來學習溝通,不然親子間的問題將無法穫得較妥善的解決。


參、親子溝通的步驟:

一、需求和滿足:

溝通的第一步:增加共處的時間

父母如何來扮演好他們的角色?父母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其實和父母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多寡和累積的時間多寡有很大的關係。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尤其是孩子小的時候或孩子需要的時候,父母先要努力安排多一點與孩子共同在一起的時間,譬如:做飯和用餐的時間,假日全家在家或外出休閒的時間。若親子間很少有時間話家常,則孩子較不會感受到父母的溫馨,很難體會溝通有何好處,所以較多親子共處的時間是溝通的第一步。

溝通的第二步:有親子的味道

每一個家庭其成員共同營造出來的觀念、言行,往往從孩子身上或父母參與學校活動中得到了解。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可以從勇於嘗試和修正中得到自我的充實和體會。也可以詢問教師或社教機構來協助如何能成為孩子心目中的父母。如此在孩子長大的言談和行為中,會保持有那一份是親子的感覺。

溝通的第三步:有家的感覺

其次是營造家庭的氣氛,不管父母與孩子溝通的好與不好,家庭的氣氛千萬不要搞僵了!因為家庭的氣氛不好則很難帶動家庭的成員認同這個家,願意回家享受天倫之樂。家庭的氣氛不好,不外是父母失和、家庭暴力和離家出走。有些家庭父母要求孩子的功課到孩子全面的反彈。有些家庭父母要求孩子言行過於嚴格,使得家庭內的成員天天箭拔弩張。氣氛不好,天天見面的家庭中成員,無話可說,溝通根本是無路可行。

溝通的第四步:親子的共鳴

溝通是一種藝術,藝術最珍貴在於創作者和欣賞者之間能產生共鳴,而溝通不也是雙方面要能捐棄成見,認真去考量彼此之間的差距,提出溝通,讓對方能產生共鳴。有了共鳴,孩子和父母各自期待對方的言行,較能自然地產生默契而要求自己全力以赴。

二、心智和理念的成長

溝通的第五步:傳達父母的觀念、想法和認為

一般來講,親子溝通比較容易會被誤解為:給孩子太自由了和容易養成任性的個性。其實不盡然,是因為父母往往不大會用〝告訴孩子父母的觀念和想法〞來跟孩子談,而且容易產生不愉快的情節,造成無法自理自己的情緒而產生挫折和傷害。假若父母是一位善於發出自我的意見去告訴孩子,則比較能穫得孩子的了解和尊重。假若父母是一位善於等待自己和等待孩子成長的人,則孩子的受益就非一般言語所能形容了。


肆、法律、道德和真理與價值: 

溝通後的穫益並非只有孩子本身,其實家長也是穫益者,只不過家長皆把希望放在孩子身上不斷地用犧牲的方式在提升孩子,使孩子感覺到不是壓力太大,便是他們不知父母的偉大。這樣的方式就不是溝通了。

所以在親子溝通當中,親子雙方是互益的,如何能讓雙方成長和找到最佳的方法去解決面對的問題才是溝通的最上上策。平常在溝通的時候,有關自己認定的法律、道德和真理與價值應明白的提出,告訴孩子、叮嚀孩子,這是法律的規定、這是目前的道德、這是父母的觀念、這是父母的希望、這是父母所不喜歡的,如此可以提早尋找到親子溝通之道。而這些各自的表白,不能強迫對方一定如何!如何!除非使用了非溝通的手段。法律、道德和真理與價值是代表著各自的一種成長和一種負責。在未來的時空中能有更大的成就,就在於整個真理的看破和體悟的大成長,是一種大施和大愛、是一種大捨和大益。


伍、溝通的方法:

練習不作愛昧溝通
練習傾聽
練習表達
練習〝異見〞相處
練習成長學習
練習等待學習

--
本文轉載自:http://www.kcta.org.tw/季刊/第六期/親子溝通.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