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4日 星期六

親子溝通 說清楚講明白

◎趙文瑜╱功文文教基金會董事


爸爸:「小暄,等一下我們一起騎腳踏車回天母的奶奶家,好不好?」

小暄:「不要,好遠,而且天氣好熱!」

爸爸:「那你跟同學去打籃球就不熱?」

小暄:「不熱啊,我覺得還好。」



* * *

媽媽:「小暄,你陪我去超市買水果,好不好?」

小暄:「不要,我好懶!」

爸爸:「你為什麼不陪媽媽去?去!去!陪你媽媽去買水果。」


這二段對話看似平常,卻各自引起了一場風暴。

第一場風暴是,爸爸非常生氣兒子不陪他騎腳踏車出門。因為他認為兒子去打球就不熱,陪他騎車卻嫌熱,這表示兒子不挺他,根本就不願意跟他出門。

可是,事實是,小暄現在正熱中於籃球運動,所以為了打籃球,他可以忍受天氣的酷熱;但是,騎腳踏車對小暄就沒有這麼大的吸引力了,所以「天氣熱」就會變成理由和藉口,但是不管怎麼樣,都跟兒子想不想陪爸爸出去一點關係都沒有,是爸爸誤會了孩子。

第二場風暴是,在往超市的路上,小暄告訴媽媽:「我就知道爸爸不喜歡我,每次都把我趕出來,他根本不想要我待在這個家裡。」但事實是,爸爸是怕小暄待在家裡太悶了,所以才希望他跟媽媽出去走一走。

在 人際關係上,溝通的目的在於去除兩個人之間的阻礙,從而令信息暢通無阻。英文的溝通:Communication一字,來自希臘文,意即傳情達意,交換彼 此的意念、感受與態度,不但要讓人明白,而且要有回應。小暄與爸爸雖然表面上做了溝通,提供了訊息,但是,他們卻沒有傳達到正確的意念與態度,以致「說的 人」和「聽的人」產生了誤解。

還有一個原因是出於親情的關係,大部分的人,對於家人,都有一種「我這樣說你應該就要懂」、「你怎麼都不了 解我」的迷思,因此常把該說的話簡略了,或者只說了一半就吞回去,心裡想:「算了,反正我怎麼說都不對。」當一方不把話說清楚,結果就是惡性循環,在溝通 上的誤解也就愈來愈深。

親子間這樣的困境,到孩子中、高年級,甚至叛逆期以後會愈來愈明顯,因為孩子開始強烈的表達出「想做」與「不想 做」的事情,若爸媽經常用「權威」來與孩子溝通,孩子就容易出現「附和」的態度,久而久之,即使最後孩子在爸媽的要求下去執行某些事情,通常也是在「心不 甘、情不願」的情況下答應,對於促進親子間的良性溝通一點幫助也沒有。

親愛的爸爸媽媽,您聽到孩子心裡的聲音了嗎?如果沒有,請停下手邊的事情,把您想要說的話,把孩子說得不清不楚的話,統統問清楚、說清楚,如此,才能讓親子間的溝通順暢無礙。

--
本文轉載自:http://www.konwen.com/fnd/news_in.aspx??siteid=&ver=&usid=&mnuid=1079&modid=10&mode=&nid=75&nofram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